摘 要: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能帮助教师把握教材,集中优势思想,形成高效导学案,带动学科整体发展。只有把握集体备课这一主要途径,重视集体备课的作用,才能构建高效课堂,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。
关键词:新课程理念 集体备课 把握教材 教学方法 创新
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“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”,使教育回归生活,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角色,让学生参与课堂自主学习。如何实施呢?教师是关键,集体备课则是基础和前提。“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”,教学活动预设的成功与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保障。能否有效地开展集体备课,直接关系到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新课改成功与否,因此新课程理念下集体备课的作用不容忽视。
一、新课程理念下集体备课能够帮助任课教师科学地把握教材内容
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课改观和教材观,要把“教教材”变为“用教材”,注重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活动内容并创造性地灵活运用,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,把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,升华为真正意义上学生的创新能力。由于教师的思维方式不同,对教材的认知、理解和处理也会不同,尤其是对教材中重难点的把握、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、教材整合与细化等方面的理解更不同,在课堂教学中势必引起对新课标要求落实上的差异,甚至出现落实不到位的现象,更有可能造成所传授知识与新课标要求的脱节。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案就是加强集体备课,通过集体备课,透彻分析把握新课标,统一教学内容、重难点、考点,形成最佳授课方案,确保课堂教学效果。要通过集体备课把传统的“死的教案”转化成“活的导学案”,以导学案教学为抓手,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;通过新课程理念下的集体备课设置情境、激发情趣,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并提出问题,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,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思考、自主学习的能力。
二、新课程理念下集体备课能促进任课教师优化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
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,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决定于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。课堂是一种生活,是师生共同创造的课堂生活,它需要和谐、交流、与学生互动。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的正确运用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。
而课堂教学的主体——学生是思维活跃的群体,课堂教学肯定存在着“不确定性”,因此学科教师只有进行科学的集体备课,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、分析,确定出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结构以及教学方法,周密地设计出适合教材特点、能激发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堂结构,才能建立平等、和谐、互动的师生关系;才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有效学习方法,创设学生积极活跃、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,从而优化教学过程,有效调控课堂秩序,提高课堂教学效率。但是在确定结构与教学方法时应注意:科学的课堂结构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,注重引导学生质疑探究,促进主动学习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遵循基本的标准,坚持教师角色的转变,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渠道。
三、集体备课能充分展现教师的教学思想,有利于形成决定课堂效率的优质教案
集体备课中教师的教育机智不同,展现的教学思想各异。而教学思想是教师组织课堂活动的基础,是教师调控教学进程和采取科学授课方法的依据。因此,新课程理念下集体备课能拓展教师间研讨的范围,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思想交流,阐释对教材编写意图的理解,以及对教材教法、教学模式的认识。集体备课活动中可发挥教师的思维优势、能力优势,集中大家的智慧,互补各自的缺点,可以发现各位教师的知识缺陷、能力思维不足等问题,在备课中努力求同存异、取其精华,努力将先进的思想体现在形成的导学案中。通过这样的集体备课,可加强教学思想的整合从而有利于形成决定课堂效率的优质导学案。即“集体备课”实际上就是借鉴“他人的经验思想”或“他人的智慧”,教师再备课形成的个体化的导学案就是具有合作意义上的“集体备课”。
四、课程理念下集体备课能提高学校整体学科教学质量
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同一年级不同班之间的不平衡、不同年级之间的不平衡等。造成不平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,但是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个问题。集体备课是教师之间达成教材教法、学法等方面的共识,是一种教学思想理念的普及;个性化教学则是在此基础上,通过各自的课堂实践,深化对思想理念的理解。备课组内教师可利用共同的导学案上课,导学案的质量本身就高于每位教师的个体水平,教师在这个起点上授课,实际上就是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再发挥、再创造,肯定会在这个基础上再突破、再创新。另外, 集体备课也是影响和带动下一年级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措施。集体备课的优越性具体体现在它能发现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、能总结经验、能优化教学思路。上一年级传给下一年级,下一级的教师可以再次修改完善,经过2—3级教师的努力,这个学校的一套系统教学方案便可基本定型。这对于学校是宝贵的教学资源,对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是十分有利的。因此只有把握集体备课这一主要途径,重视集体备课的作用,切实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,才能构建高效课堂,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。
参考文献
[1]毕田增《新课程教学设计概论》.北京: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4。
[2]陈大伟 教师的10个怎么办系列丛书之一.《教师怎样解决课堂教学问题》。
随机阅读
- [教育理论] 如何对教学学习困难学生进
- [教育理论] 抓常规“五环节”,培养良
- [教育理论] 在当前教学中应如何提高学
- [教育理论]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
- [教育理论]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
- [教育理论] 改变教师角色 提高教学效
- [教育理论] 学习写作和评改作文的创新
- [教育理论] 转化潜能生的有效措施
- [教育理论] 小议教学反思的有效性
- [教育理论] 浅谈建构式教育理论在数据
热榜阅读
本周TOP10
- [教育理论]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
- [教育理论]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
- [教育理论]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
- [教育理论]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
- [教育理论] 让幽默伴随课堂
- [教育理论]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
- [教育理论] 追问,一种有效理答行为
- [教育理论]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
- [教育理论]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
- [教育理论]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
- [教育理论]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
- [教育理论]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,激发学
- [教育理论]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
- [教育理论]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
- [教育理论] 运用“五大策略” 成就高
- [教育理论] 教师要做“牧者”不要做“